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千年藏医传承创新造福高原
千年藏医传承创新造福高原
2016-09-22
点赞
收藏
热度:1476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千年藏医传承创新造福高原
9月17日早晨7点,提前一晚从西藏那曲赶来的格桑匆匆来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眼科排队挂号。最近,眼疾加重的他听亲戚尼玛介绍自治区藏医院的眼科医生医术很好,就迫不及待地前来诊治。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门孜康”,起初只有藏医和天文历算两个专业。西藏民主改革后,“门孜康”与药王山利众医学院合并,组建了拉萨市藏医院,1980年正式更名为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采用藏药服用、藏医外治方法的同时,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不断规范重点专科、学科的建设和临床科室的诊疗,诊疗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根据患者的病情,骨科、眼科、外科等科室采取了手术治疗与口服藏药及藏医外治相结合的诊疗办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患者青睐。
受特殊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影响,青藏高原成为中国各类眼病的高发区。统计数据显示,西藏的患盲率高达1.4%,其中一半是由白内障引起的。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和眼病高发的形势,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了西医的白内障摘除手术。在传统和新技术方面不断融合创新,为广大眼病患者带来福音。2014年,“西藏白内障显微手术培训中心项目”在拉萨启动,西藏藏医院医务人员的白内障治疗水平再次提高。
距今已有3800多年的藏医药学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在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藏医药学也不断地在传承创新,造福高原患者。
在外科病房内,医生正在给次卓玛的膝关节拔牛角火罐。这是一个经过改良的牛角火罐,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以前拔牛角火罐,需要将牛角宽的一头固定在关节处,把羊皮含在嘴里嚼软,再用嘴巴吸住窄的一头,一边将牛角中的空气吸出,一边用羊皮堵住牛角上的小孔。“这个过程不仅不卫生,而且不容易成功。”改良牛角火罐的“国医大师”占堆介绍,改良后,牛角火罐窄的一头连接着橡皮管和注射器,使用起来既卫生又方便。
占堆表示,对藏医的保护传承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摒除传统低效率、落后的治疗方法,吸收融入现代医学中先进的诊疗技术和设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医学有了更深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藏医,藏医也要随着时代发展。”占堆说。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唯一国际级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2013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门孜康’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全区唯一的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保健、制剂生产、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三级甲等’民族医医院和全国首批重点民族医建设单位。”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常务副院长益西央宗介绍,目前西藏全区公立藏医院已发展到30家,所有县(区)80%的乡镇卫生院和2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藏医服务。藏医已成为最受西藏各族人民欢迎的医疗方式。
“‘十三五’时期,西藏将把发展藏医药作为推进‘健康西藏’的重大战略,紧紧围绕建成覆盖城乡的藏医药服务体系,注重人才培养、文化保护、交流合作,努力促进医疗、教育、科研、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藏医药发展路子。”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在首届藏医药国际论坛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