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于 中新社西宁1月13日电(郭雪媛) 13日,青海省藏医院首次公布藏药“仁青常觉”的配伍。“仁青常觉”是藏药成方中配伍药材最多、炮制工艺复杂、保密程度最高的品种,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藏药制剂的最高境界,被称为“百病克星”、“藏药之王”。
 

“随着藏医药老专家相继离世,公布‘仁青常觉’配伍,可以使配药所需药材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青海省藏医院制剂科主任多杰才让告诉中新社记者,“仁青常觉”所需药材有160余种,随着气候的变化和自然环境受到污染,一些稀有野生珍贵药材越来越难找,部分药材已经濒临灭绝,公布药品配伍,是希望古老配药秘方得到传承。
  “炮制‘仁青常觉’的工艺十分复杂,如果没有炮制经验,从药材准备到炮制成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多杰才让说。

每年夏天,多杰才让的同事都会前往玉树、果洛、拉萨等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深处采集药材。“药材基本上都是野生的,必须人工采集。采药需分药材的发芽期、开花期等时段。每个时节,采集的药材品种也不一样。”

  正是由于精细的制作过程,“仁青常觉”价值很高,在牧区曾有“一粒药丸换一头牦牛”的说法。

  此次所展出药材总价值两百万元人民币,虽说部分药材价格昂贵,但其余草药的低价位拉平了“仁青常觉”的总体价位,目前,青海省藏医院所卖出的“仁青常觉”价位是1克15元。据了解,患者所需药量每天1克即可。

  据多杰才让介绍,“仁青常觉”有解毒的功效,对肠胃方面的疑难杂症和癌症的预防治疗有显著疗效。


“患者对‘仁青常觉’的需求量非常大,每年制药量都以50%的速度增长。”多杰才让坦言,对药物不断增长的需求量与药材资源日益减少无疑是个显著的矛盾。

  在青海藏医院留学的美国学生让秀拉姆说:“公开配伍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果随着配伍的公开而大量生产,对自然的破坏会非常严重,如果能制定一个国家或者地方性的统一标准,市场会规范很多。”

  青海省藏医院副院长昂青才旦表示,“仁青常觉”未来的研究仍面临诸多考验,“上百种药材鉴定方面亟需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资源的减少是否可以使用替代品,炮制器具的不同会不会影响药效,这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完)